中国是个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养活我国近十四亿的人口,我国前期以见效快、产量高为主要目标发展化学农业。虽然在前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同时由于大量化学农业、化肥的施用导致我国土地问题极其严重,并变得不可忽视。
生物农业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光对物质生活要求有了提高,更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及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桃花源”中,不再受化学农药的毒害,不再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不再对自己饮食的健康而担忧顾虑。生物农药正在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地迈过化学农药、化肥的这个坎儿,走向生物环境,乃至生态环境。
但是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推广依旧存在面临着几个问题:
1.化学农药见效快,滥用“上瘾”
使用化学农药‘上瘾’,一方面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产品生产国;另一方面,大量化学农药使用造成的问题也不断暴露。 首先,农药的毒性和残留,造成的土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次,病原菌和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新的病虫害频繁爆发:再者农作物病虫草害引起的损失最多可达70%,通过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挽回40%左右的损失。也正因为此,我国农药企业和农民考虑最多的还是如何快速杀虫治病,以及降低成本和简化生产工艺,这也造成了“我国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均值2.5倍”的严酷现实。……这一状况必须改变。
2.接触少,生物农药推广不开
木霉菌是生物农药的代表,它是活体微生物,源于自然 ,也效力与自然,而非化学合成,“1克木霉菌粉末中,有2亿个活的木霉菌孢子。一被‘放’出来,它们就变成战灰霉的‘斗士’。”
由于杀虫效果反应慢、使用要求较高等原因,施用生物农药后多数要在三四天后才能见到效果,不符合农民‘药到虫除’的用药心理,且生物药成本相对较高等等因素导致生物农药很难受农民的喜爱。
但我们也了解到,生物农药也有成功推广的实例。如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农用杀菌剂对农作物的防病效果达到90%以上,且蔬菜、水果喷药后第二天就可食用。自2008年推广以来累计使用超过2000万亩,增收节支近50亿元。
因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政策、资金、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生物农药予以全面扶持,通过统防统治进行推广。同时加强宣传,提升相关群体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度,才能打破‘企业不爱、农民不买’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