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

知识库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

月球上种棉花? “广寒宫”也不冷了!

更新时间:2019-01-21 10:04:49点击次数:1648次字号:T|T

黑格尔说过: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中国人在仰望星空的同时

也把“低头种地”带上了浩瀚星空和月球

粮食有多安全

作物育种有多先进

一个民族  能走的更加长远

 

2019年1月15日

嫦娥四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

在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下

此次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长出嫩芽

这是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将继续生长

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比起嫦娥三号

嫦娥四号可以说是一个有灵魂的月球探测器了

不仅是因为这台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太空远征者”

首次实现登陆月球暗面的壮举

更是因为在月球背面这种

环境真空、昼夜温差三百度左右的极端环境下

搭载了

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

六种生物样本

开展了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把农业大国“开荒种菜”“走哪种哪”的绝技

发挥得淋漓尽致

 

生物试验得以在月背实现,实际上离不开嫦娥四号搭载的“微型生态圈”。

 

这个高18厘米 ,直径16厘米,大约3公斤重的圆筒形“微型生态圈”,这个生态圈里包含土壤、水分、空气以及土豆种子、拟南芥种子和果蝇,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利用光导管把太阳光引入设备内部,提供作物生长需要的能源,再利用聚酯薄膜保温层(类似于“蔬菜大棚”)和半导体冷热片控制温度,并用内置相机全程监控农作物生长。

设计采用的是“循环农业模式”。种植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蚕成长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氧气,而蚕在生长过程中又能产生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粪便等养料。

 

在月球表面真空、微重力、强辐射、温差极大的残酷条件条件下,这一方微型的生态圈中却有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稳定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创造适合动植物生长的环境。

 

 

商业变现好 观光农业前景好

由于太空所特有的强宇宙射线辐射、高真空、重粒子、微重力等对农作物的多因素缩合诱变作用,航空农作物不仅植株高、果型大,且花色艳丽。航天技术+农业观光园的结合体,可以开展可以开展科普、采摘、高端农业等变现模式。

 

育种优势大  10代不退化

由于多因素缩合诱变和有益诱变增多、变异幅度大、稳定快、周期短等,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在其形态、产量、抗病性、营养成分及细胞遗传等方面大多数都发生了遗传基因突变。

 

产量比普通的农作物种子增长10%-20%,作物也更加强健,对病虫害害的抗逆性特别强,一般的杂交种子,种植两三代就退化了,而航空种子种10代也不会退化。

太空农场 外星球的科普试验

 

太空农场(Space Farm),学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就是在太空依靠繁殖绿色植物(蔬菜、藻类等)就地解决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最基本物资的供应问题,是实现未来长期载人星际旅行、移民的关键技术和难题之一。

 

太空是人类未来的家园,要在太空中长期生活,依靠地球的供养是不行的,必须把太空变成一片绿洲,建立起太空农场。

-----转自中国农业新闻公众号

2019.01.21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