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

知识库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

辣椒种植常见病害,都在这里了!

更新时间:2019-01-10 16:25:13点击次数:1542次字号:T|T

辣椒种植常见病害,都在这里了!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面积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无论是温室大棚与露天种植,辣椒是很多菜农的首选。

辣椒产量十分可观,但是病害发生比较严重,特别是病毒病等恶性病害发生普遍,危害极大。

那么本文将针对辣椒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详细解读一下。

辣椒疮痂病

 

辣椒疮痂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植株所有部分几乎都能发病。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大为褐色,稍隆起,呈疮痂状。受害重的叶片,叶缘、叶尖变黄干枯,最后脱落。

茎部发病:出现褐色条斑,后目栓化,纵裂。

果实发病:初期有暗褐色隆起的小点,后期连成片,木栓化,逐渐扩大为黑色疮痂,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

防治方法:

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定植以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种子消毒。播种前先把种子在清水中预浸23h后,再用55℃温水浸种1530分钟,冷水中冷却,再催芽播种。

该病施药预防效果不佳,要注意田间发病情况,及时识别和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以下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喹菌酮,隔7101次,共防23次。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辣椒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暗褐色缢缩,水浸状,造成幼苗折倒和湿腐,而后枯萎死亡。叶发病:出现灰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很快软腐脱落。

茎部发病:多在茎基部和分叉处,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黑褐色斑,病部凹陷、缢缩,染病上端枝叶由下向上枯萎死亡。

果实发病:初期果蒂部有开水烫状、暗绿、边缘不明显病斑,使整个果实腐烂,逐渐失水成黑褐色僵果。根系发病:出现褐色湿润状病斑,引起上部茎叶萎蔫死亡。潮湿时,病斑表面都可长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选用抗耐疫病的新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定植以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预防: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66.5%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浸种12h,冲净后催芽。每平方米苗床可用53%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10g,或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56g对细土15kg混拌均匀,先浇好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拌好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余下的2/3药土覆在种子上面。

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噁酮霜脲氰;氟菌霜霉威;精甲百菌清;代森锰锌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尤其要注意雨前雨后立即喷药。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常见的有3种类型。

花叶型: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皱缩或褐色坏死。

条斑型:叶片主脉褐色坏死,后扩展到侧枝主茎,出现系统性坏死条斑,造成早期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

叶片畸形和丛枝型:叶脉褪绿,出现斑驳,花叶,叶片增厚,上卷,变窄呈线状,茎节间缩短,有时枝条丛生,后期植株矮化,果实上呈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病果畸形,易脱落。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0.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520分钟,清水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以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冷却后催芽播种。

及时防治蚜虫:溴氰虫酰胺;吡蚜酮;啶虫脒;或高效氟氯氰菊酯等喷雾。

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混脂硫酸铜;吗胍乙酸铜;或辛菌胺醋酸盐喷雾防治。

辣椒白绢病

 

辣椒白绢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初期出现水浸状褐色斑,后扩展绕茎一周,生出白色绢状菌丝体,集结成束向茎上呈辐射状延伸,顶端整齐,病健部分界明显,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变黄,最后根茎部褐腐,全株枯死。

后期在根茎部先生出白色、后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高湿时病根部产生稀疏白色菌丝体。

防治方法:

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4年轮作,南方酸性土壤可施石灰100150kg,结合深耕,翻入土中;定植前暴晒田地;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定植时把混合好的木霉菌(木霉菌:草木灰:有机质=l:10:40)撒在植株茎基部的四周,同时覆盖稻草以保证木霉菌生长所需要的湿度,木霉菌在辣椒全生育期只用1次。

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杀菌剂:丙环唑;异菌脲,或甲基立枯磷喷雾或灌根防治,视病情隔10151次。



(编辑:admin)